正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5日分组审议了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李斌表示:将破除“以药补医”体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认为应彻底破除以药养医,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医务人员在规范的条件下取得让人尊敬的阳光收入。
报告称,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出台了53个重大政策文件,涵盖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体系建设、药品供应保障等多个方面,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
报告同时指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改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仍在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
全国8677所公立医院长期负债2333亿元
据了解,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8677所政府办的公立医院长期负债合计2333亿元,其中地市以上医院占52%,区级医院占9%,县级医院占39%。
“随着改革的深入,药品加成要逐渐取消,去掉药品加成后公益性强化了,但是赢利能力下降了,所以偿债能力也同时下降。”高广生说。
他建议,是否应实施考虑参照基层卫生机构化债做法,化解公立医院建设性负债,进一步减轻公立医院运行负担,也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建议中央制定政策,统一由政府化解债务,保证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地位和健康发展。
“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广阔农村守护了9亿农民的健康,深受百姓欢迎,但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130万的乡村医生待遇和地位至今没有解决。”高广生说。
困扰:人才问题成基层医改“拦路虎”
当了33年医生的全国人大代表翁国星认为,基层人才问题一直是医改的一个难点。
“基层医生招不来,全科医生培训,国家投入力度很大,给我们30个名额都招不满,没办法完成。”翁国星说。
翁国星坦言,医改政府不满意、医生不满意、患者不满意,医生在其中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另外,翁国星表示,基本药制度也是医改中的难题之一,很多药基层不允许使用,有的药效果又不佳。
以甘肃甘南地区为例,“当地医院医疗的设备都有,就是没有人。不仅招不来医生,他们的儿科和妇科大夫即将消失。”孙晓梅说。
医药分离
提高医生阳光收入
积极探索医务人员薪酬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医务人员的合法合理的收入也成为参会人员的共识。
在郑功成委员看来,医药一定要分离。“医药不分离,医疗谋利的现象就不可能杜绝,源头上不分离,目前很多不正常现象都不可能根治。”郑功成说,要通过保证医生的薪酬优厚、采取符合医生职业的退休制度等维护医生尊严,不要让医生的利益在改革中受到大幅损害,而应是在规范的条件下取得让人尊敬的“阳光收入”。
“以药养医的弊病很明显,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单位,医生的工资收入和奖金绝不能与药品收入挂钩。”韩晓武委员说,只有从根本上切断了药品的收入与医院经济利益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韩晓武表示,药品的价格过高肯定不合理,但并不是越低越好,关键是要合理。在改革药品价格时,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充分考虑药品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及合理的流通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药品价格。“单纯提要挤干药品价格的水分是不妥当的,提出在药品采购中进行零差价试点更是违背客观规律,提企业直销、取消医药流通环节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药品价格改革必须与医药的其他改革相衔接。”他说。
“我来自基层,在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担任院长15年,经历了我国新医改的十年历程。”全国人大代表温秀玲说,这次医改报告总结了七项工作,她深有体会。
温秀玲认为,医疗与药品包括卫生材料是诊疗的两个核心手段,更是公立医院改革当中的重点环节。大幅度提高医疗技术性收费标准,让医护人员的劳动、技能、经验、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同时大幅度地降低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价格,挤压在流通过程当中的虚高成份,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以药养医的重要思路。
“对于高技术含量、高培养成本、高脑体消耗、高职业风险的医务人员给予合理的高薪酬,既符合中国历史上尊重医生的传统,也符合主流国家的通行做法,更使他们赢得尊重、提升执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温秀玲说。
公立医院运营资金如何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车光铁认为,破除“以药补医”虽缓解了看病贵问题,但同时也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冲击。过去地方医院收入来源主要由药品销售、业务收入和政府补助构成。实行药品零差价改革后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收入明显减少。由于一些地方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有效增加财力补助额度,部分医院经营面临严重困难。进而出现医院压缓药品采购货款等方式,将困难向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转嫁。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表示,医保运行与医疗服务的联动问题,也对医疗机构形成债务压力。某些地方医保部门对医院一年医保能够支出的费用进行总额限定,未能考虑医院收治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用了很多的药,使用了大量的人力,但是从医保方面没有反映,这样就形成了债务。”
人大代表高广生称,伴随医改深入,“以药补医”逐渐取消,去掉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强化,但盈利能力出现下降,偿债能力也同时下降。“建议中央制定政策,统一由政府化解债务,”
警惕高级公立医院恶性膨胀
“不能再像过去几年那样让公立医院恶性膨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已成整个医改核心,但大批本应主攻疑难杂症的三级医院,却恶性膨胀严重为争夺普通患者的巨头。大型公立医院不断地扩大规模,搞基建,购买高精尖仪器设施,人满为患,而部分基层医院却没有病人可看。公立医院膨胀已成惯性,社会资本投向医疗与健康领域受到严重抑制。“公立医院都是变成航空母舰,民间资本怎么进得进去。"
“现在基层诊所医生的处境非常难,”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认为,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已是医改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医疗资源向大型医院过于集中,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很难维持,乡村诊所的医生基本无事可做。
提高医务人员薪资收入
“能否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高广生认为,在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社会责任重大等特点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着力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并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
“医生的晋升渠道、考核标准、薪酬制度都是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方新表示,应该将建立更合理的医生薪资收入作为下一步医改突破点。“让医生成为社会尊重,收入体面的职业。”(高师傅综合人民网、法制晚报等素材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