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材料来划分时代的话,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可以称之为“硅时代”。这个称谓既说明半导体行业对社会的推动力无与伦比,也强调了硅在半导体材料上的霸主地位。有霸主就有挑战者。从80年代的GaN,90年代的碳纳米管,到21世纪的石墨烯。那么现在,又有一种新的二维纳米材料黑磷,被部分科学家寄予了在半导体行业中大放异彩的厚望。
磷,第十五号化学元素。磷有很多种,有制作火柴的红磷,制作烟花的白磷和黑磷。当然,我们今天所谈的黑磷,是由两个位面的波浪形磷原子组成单晶,或许称它为黑磷烯更准确一点。
要谈黑磷,就得先聊聊石墨烯。自从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种单层碳原子已经大红大紫5年了,江湖人送外号“万金油”。在半导体领域,石墨烯同样也收割了很多拥趸,也多次被大家嚷嚷着是把硅拉下马的狠角色。而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石墨烯几乎具有电子材料所需的任何性能。除了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能隙。能隙是分割导电能带和非导电能带之间的禁区。没有它,意味着无法实现导体和绝缘体的转换,实现电子流的开关。虽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解决,但竞争力可就是大打折扣了。
相比之下,黑磷似乎要靠谱点。同是二维结构,黑磷具有半导体能隙,而且还是直接能隙。什么是直接能隙呢?就是导电能带的底部和非导电能带的顶部在同一位置,如此
电子跃迁的时候只需要吸收能量,否则还需要改变动量。目前的擂主——硅就属于后者。当然,黑磷还有一些其他优良性能,比如电子迁移率等等。要被看好,总归要有两下子。
这种材料,最初见诸报道的是复旦大学物理系张远波在2014年初的成果,距今也不过一年有余。当时,他们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了基于二维黑磷单晶的晶体三极管的成果。后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所制作的二维黑磷单晶的晶体管可以持续工作3个月。
但是,黑磷在半导体行业是实实在在的新兵,比石墨烯的诞生还要晚10年。10年前,人们要用胶带撕上个一年半载,得到一片石墨烯,后来在持续研究下才诞生了CVD、化学合成等方法。现在,要制作黑磷,也只能靠机械剥离这种方法。
一个新兴材料,我们可以对它由无限的遐想,因为对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像国内媒体冠以“取代硅”,为时尚早。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每隔十年就有一个新材料跳出来要“颠覆”硅的统治地位。这个词,可是在互联网里烂大街的词了,一个创业者要不说句颠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创业。从这一点看,新材料算是“+互联网”了。
(文章来源:材料人)
|